西式中文,以及如何提高白话文表达质量的一些简单思考
时间:2022-9-4 18:24 作者:独元殇 分类: 随感
第一部分,白话文的历史,以及和西方语言的区别
我们不知是否有发觉,其实现在的白话文一定程度上算是一个不成熟的语言。
如今的我们基本很讨厌看书,(当然在这里不包括小说或其他文艺类的书),尤其是各种技术书、论述书等,因为书里的语言真的是烂透了,无论是书面语言,还是死气沉沉的写一些纵横在严肃和玩笑之间的“中性语言”,都会给人一种很累的感觉。一、感觉写的人很累;二、感觉写下的东西无论如何去读都会很不轻松。
根据我的观点,这个真的不能完全怨写的人,因为这真的在一定程度上有新式白话文一点责任。
汉语本身是一门超级成熟的语言,是过去两千多年支撑东亚文化圈发展的关键中流砥柱,但是古代汉语是一个极为专业的知识,相较于古代口语汉语,书面文体文言文不仅对于我们现代人难,对古代人同样很难。首先是字,因为古代的文字记录代价堪比近代的胶片,所以需要造很多字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以节省记录费用,
--(当然古代人说话其实和现代区别有点,但现代人还是能听懂的,只是现代人说话,古代人基本听不懂,仅仅一个“不仅”“而且”这种外来词汇,就会让古代人迷惑不清,我们可以通过读《西游记》原著来体验比较纯正的古代东亚汉语生态,也就是几乎没有被欧洲文化和现代运动干扰的汉语),--
文言文体,这个对应的就是现在的书面语言,只是文言文这种书面题是纯粹书面语言,是区别于口头的一切场合使用语言。。。不过我尚且不清楚,为什么像这种《西游记》类的小说,却没有使用的文言文。。。貌似这种文体算属于充斥着民间各种俗语,即口语的文言文,民风小传。满满的侠情逸致。
但是清末朝廷相较西方世界,衰败无能,如果我们不想变强大,可以选择躺平,但是也由不得自由躺平,因为躺平个五六年,整个国家就会被吞没,像曾经的四大古国的其他三个那样正统文化永远消失,或者印第安人那样灭的骨渣都不剩。所以我们需要改变社会。其一就是让更多人能体验到文字的乐趣,所以就将过去的传统的文体简单化,把很多字变成词,学过文言文都知道,古代人如果想读懂书,必然需要认识相当多的字才行。现代中国社会的人,撑死能叫上名的汉字 3,000 个足够了,但是古代起码得 9,000 ,不过换句话说,现代人认识的词语也不少,所以其实这种改变我认为必要性不大,但确实对普及文字文化意义重大。
首先就是学习西方,了解西方,所以我们需要读懂它们。当然学习外语不是个事情,但如何将外语转化成不懂外语的人也能读懂的东西就是个事情了,所以我们需要和国际或者说欧美的“先进”文化保持有较高的一致,当然背后代价也很大,仅仅竖版变横版,就花了很多年。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外来词汇,其实说实话,我们现在的很多词汇都是欧洲文化圈的词汇演变的,并且这个数量也是大的惊人,但是就像过去的电视台一样,内容创作者基本都是欧美,我们只是观众,在设计到现代“科学”“哲学”“艺术”“医学”等等等内容上,我们国人在很久之前基本没有产出的能力,即使现代也是,纵观图书馆的现代科技层,尤其计算机,书架里十个里面有八本都是翻译的。所以由于我们本土根本没有他们的概念,只能造词,这些都是被迫的,你总得尽可能将作品的内容更多的翻译过来吧,信息量不能丢失很多。
当然,除了词语新造,句子的语法也受到很大冲击,所以潜移默化,我们的句子的语法也改变很多,但是毕竟都是基本独立发展了几千或几万年的语言,(即使好多万年以前,这些语言确实有共同起源),而且还处于现代白话文刚诞生的不稳定时期,所以就造成白话文一定程度上的畸变。
不知什么原因,西方并不存在“文言文体”,从古到今他们的语言都是很长很啰嗦的,当然也可能只是古汉语太精炼了。世界上除了古汉语,其他任何语言都是很长很啰嗦的。当然首当其冲的就是语法西式,我们也会受到西方啰嗦的影响,只是西方语言的啰嗦是原生的,是无奈的,无法进一步精简的,而我们学习后赋予白话文的,是一种为啰嗦而啰嗦,口语级别甚至比口语更啰嗦的那种。我们会发现现在写出的文字,一些话,甚至能精简到原来的 1/3 且信息量不损失。
(文言文不是故意精简的,它本来就很精简,文体习惯就是如此,你让古代人把文言文写啰嗦其实也很困难)
然后也有西式语法,主要是大部分译者不太愿意损失西方原著的信息量,要保持其原汁原味,所以就完全照搬翻译,碰见 and 就是“和” ,副词动词位置都不变,加上一辈辈译者作品错误语句的传承,造成当代白话文恐怖的西化畸变,在我整理的下面一篇文章中会有一些防止西化的简单攻略。
https://www.ccgxk.com/others/158.html
当然,幸好人们都喜欢写小说,喜欢看小说,导致白话文的发展还是好一点的,词汇等等还是没受西方太大影响,各种近代文学大师们的文学作品,中国名著等还是发展良好,借助中国大量的古代美丽词汇,还有汉语发达的口语系统,导致普通人写小说的入门还算简单,语法错误不会很多,但是书面问题部分却因为西方影响,一团糟。
其实一定程度上,如果我们从小学的是文言文,那么写一些说明文,论述文等说明文文体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除了比较高的“汉字”认识量要求高外,直接把意思简单堆一块就行了,几乎不用考虑语法问题。现在不行了,因为现代白话文这不成熟的语法,加上本身为精炼而生的汉语语法越来越冗长,还有铺天盖地的西式中文对我们的影响,导致我们写作时,尤其是一些不能像说话那样直接口语化的文字时,就有点困难。因为下笔很容易写成像《自然传奇》中的译文风格,或者干脆就不符合语言逻辑,除了写故事,其他任何文体基本都很考验作者的文字水平。或者就是对这糟糕的汉语语法的掌握水平。
(如何弥补呢?高考作文给出答案,就是“锦上添花”,屎上添花,厕所镶金边,疯狂引用生僻成语和汉字,疯狂引用名人名言,然后排比、排比、再排比)
现在其实有矛盾的地方,就是写出的东西,是一字一句读呢?还是如何适应眼睛快速的二维扫描来阅读。
这是汉语独有的矛盾,因为西方的文字系统和中文并不一样,举个例子,一大页报纸,中文报纸对于中文母语者,如果时间紧张的话,眼睛拿起粗略花上几秒每页都简单看一下,就对本期主要内容基本有个初步的理解了,而西方则完全不一样,他们只能像磁带一样一行一行(当然不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来读,并且必须把文字在脑中里转换成声音才行,他们粗略看是很难获取很多信息的。可能因为西方词汇与句子很扁长,或者西方是声音而不是象形为主导的文字,或者西方语法独有的啰嗦,总之这是很大的区别。
这也导致了现在,西方电影不用字幕,而中文必须要有;西方没有弹幕文化,中文和日文可以独有;中文评论区的抖机灵有更多的自由性,而西方世界网站的评论区,就好像一群思想家在一本正经的论述。
另一方面,这种矛盾也有在擅长表达上,中文是最美的,没有之一的语言,这个不是故意说的,而是客观上的美,中文是可以自带美感的,像古诗一样,仅仅几个字,就直接一眼望去就是一片风景,而西方只能通过逻辑来表达出其他类型的美感,这也是西方评论区是一片正经气氛的原因之一,但是没有办法,中文在逻辑的表达上却无法与西方语言匹敌,西方的语法太复杂,古代中国人打死都想不到地球另一边的人会想出时态这种奇葩的东西。
也正是因为这种极大的区别,导致汉语去表达西方中一些“正经”的书面内容,科技内容等逻辑严密的东西,有一种铲子吃面条的感觉。
所以,我们必须得明白,汉语白话文其实只是一个幼儿时期的现代语言文体,和西方的语言相比,改进之处非常大。我们需要做很多的努力,来改善人们写书面语言时的原生障碍,以及对白话文语法标准本身做一些改善。
(一定程度上,所谓病句「这里的病句不包括歧义,只是语法病句」我觉得,其实也是阻止书面白话文更易读更易写的极大因素,因为中文是不需要什么语法的,在正统中文语言里,根本没病句这个概念,中文本身就是讲究的形到即可,所谓很多逻辑严密的句子其实更不易写,更不易读和理解,而且在文言文中,即使将其现代化,也是句句皆病句)
有时间了,我一定好好研究一下这个。
« 没什么可说的了 | 熊猫血和 MacBook 磕角»
评论
八咫烏
2022-09-05 10:43对语言影响感兴趣的话,《世界通史》的前面几个章节里,对世界各个语言的词源,以及语言对各个人种思维的影响。